智慧宫出版的《智慧学中文》系列教材深受阿拉伯国家孩子喜爱。
来自苏丹的周阳,把家安在了银川市金凤区。 本报记者 韩胜利 摄
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智慧宫中文教育学院吉达学院,当地人正在上中文课。
“智慧学中文”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国际中文教育第一品牌。
何为“文明对话”?
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是传世经典中的智慧碰撞,是多元文化承载的共同向往。
无沟通,则文明孤岛林立;无互鉴,则智慧源泉枯竭。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文明交流互鉴呼声日高的今天,扎根宁夏银川的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宫”),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文化“破壁”行动,用“中国方案”架设起跨越山海、连通心灵的“文明金桥”——以前沿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以深度互译解构沟通壁垒,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在广袤的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生根发芽。
译介1600余种多语种图书
业务遍布22个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地区
近日,智慧宫和利比亚人力资源与管理协会正式签署国际中文教育合作协议,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走出去”在深度和精度上取得新突破。
成功的基石,源于智慧宫近乎苛刻的坚守:对文化传播内核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技术赋能语言学习的执着探索。
2010年,还是大学教师的张时荣参加在银川市举办的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时发现,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会人员迫切需要相关机构为其提供中文翻译咨询服务,这让一直想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他找到了方向。张时荣与合伙人马永亮一拍即合,自筹资金成立了智慧宫,主要负责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翻译出版会议资料、企业介绍等工作。
种子破土,初露锋芒。2011年,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智慧宫成功承办中阿合作人才培训大赛。通过承办一批文化赛事和项目,不仅获得了200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更在自治区政府的牵头下,与外文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机构正式签约。
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智慧宫乘势搭上时代快车,从蓄力待发的“预跑区”,跃入加速发展的“接棒区”,一座连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之桥有了雏形。
多年来,智慧宫深耕细作,硕果盈枝。“如今,智慧宫业务遍布沙特、阿联酋、埃及、卡塔尔、伊朗等22个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地区。”8月15日,该公司副总经理丁春雷介绍,该公司实施的“共建‘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促进平台”项目,已被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
这些深耕细作的成果,正悄然改变着文化交流的图景。如今,由智慧宫精心译介的1600余种、累计发行逾200万册涵盖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的多语种图书,如同润物无声的“文化春雨”,浸润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千千万万个家庭。
从政策解读到文学名著,从经济指南到儿童读物,这些跨越语言障碍的文字,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让不同文明在相互理解中实现更深层次的“民心相通”。
沙特孩子一声“你好”火爆网络
为不同国家量身定制教材让中文更“对味”
机遇,从不吝啬于有准备者,更垂青敢于打破语言藩篱、直面文化鸿沟、执着架设沟通之桥的人。
2024年沙特国庆期间,在利雅得街头,智慧宫员工偶遇一群当地孩子。当得知对方是中文老师,孩子们瞬间兴奋起来,纷纷用稚嫩的中文热情问候:“你好!”“晚上好!”这个充满童真的场景被记录上传,迅速火遍海内外社交媒体。
一声声跨越国界的问候,比任何数据都更有力地证明:学习中文的热情,已经在阿拉伯世界蓬勃生长。“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文明互鉴的种子,在年轻一代中正破土而出。”张时荣动情地说。
无独有偶。2024年底,在“吉达中国电影之夜”现场,《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热辣滚烫》《解密》《我们一起摇太阳》等多部中国优秀影片轮番登场,其蕴含的情感共通力量,让沙特国家电影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穆拉潸然泪下。智慧宫工作人员在活动前关于文化差异的种种担忧,在这份强烈的情感共鸣前烟消云散。
真诚的故事与情感,是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如今,智慧宫市场化推广的300余部中国影视动漫,正凭借这种直抵心灵深处的力量,悄然成为连接中阿民众的情感纽带。
“情感共鸣是文化认同的基石。”张时荣对此深信不疑。2018年,他提出“一国一纲一体系”的构想,带领中外团队投入“智慧学中文”体系研发,但文化差异、习俗冲突、教材“水土不服”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团队迎难而上。课件设计融入游戏化元素,App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为沙特、埃及等不同国家量身定制教材,进行本土化调整。
丁春雷介绍,每一册教材,需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周期长达3个月甚至一年。小调整上千次,大版本迭代5次,只为让中文学习更“对味”。
汗水浇灌出硕果。目前智慧宫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面向阿拉伯国家的K12中文教材体系,成为沙特、阿联酋、埃及、卡塔尔、伊朗等国家教育部认证的教材体系。“智慧学中文”已成为阿拉伯国家国际中文教育第一品牌。这把精心打造的“钥匙”,帮助无数阿拉伯青少年,开启通往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大门。
研发智慧学中文App等平台矩阵
在阿拉伯国家汇聚超百万忠实用户
2023年,智慧宫将目光投向AI前沿技术,探索“文生图”大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初期生成的插画风格怪异,进度受阻。“技术必须服务于内容,服务于文化传播的本质。”丁春雷说,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将AI精准定位为辅助工具,用于生成简单绘本、教辅插图,大幅提升效率,让教材更生动。
这只是智慧宫创新基因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球最大中阿互译应用场景之一,智慧宫大力推进中国阿拉伯国家智能互译大模型、国际中文教育“文生图”大模型及智慧学中文AI人机互动课程大模型建设。
从AI“文生图”大模型让教材插画更生动,到智能互译大模型破解语言壁垒,智慧宫从未停止用技术革新传播方式。如今,其自主研发的智慧学中文App、智慧宫影视、智慧宫书城、智慧宫翻译、智慧宫文库等平台矩阵,已在阿拉伯国家汇聚超百万忠实用户,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网络。
来自苏丹的周阳,2017年经埃及老师推荐来到智慧宫工作。虽然本科时已通过国际汉语水平考试五级,但初到宁夏,连当地方言“你干啥去”都听不懂。经过不断学习,他从翻译审校图书起步,后转战自媒体拍摄中文教学视频,参与影视作品的译配和本土化推广,成功将《山海情》《数字里的中国》等优秀影视作品推上阿拉伯国家著名电视台播出。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传播中国文化是我的使命。”周阳用地道的宁夏方言笑道。而他的这份归属感也在不断延伸。去年,智慧宫成功助力超百名阿拉伯学子踏上中国求学之旅,文明的纽带在双向流动中越系越紧。
真正的文化桥梁,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理解、奔赴与共鸣。在文明对话之路上,智慧宫不仅是执笔的先锋,更是搭建对话桥梁的匠人,以技术破译语言密码,以匠心打磨文化精品,推动中华文化更深更广地走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何娟亮))